摘要:自利氏兄弟二手工程機械拍賣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后,對于二手工程機械市場未來如何發展,如何規范國外進口二手工程機械也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以日美等國家為代表的知名工程機械廠商的二手產品正如潮水般涌入國門,如卡特彼勒、小松、久保田等品牌都是二手工程機械拍賣會上的寵兒。這在造成我國二手工程機械市場充分繁榮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不過隨著二手市場交易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國家對于二手市場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一定能迎來工程機械二手市場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
基于目前二手設備市場中產品的交易比較混亂,國外進口設備同樣魚龍混雜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近年來發布了一系列法規對其進行規范。如《二手設備流通技術規范通則》于2010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則》對二手設備流通的相關術語和定義、分類、品質、鑒定評估、評估過程及交易提出了規范要求。
截至目前,《二手挖掘機流通技術要求》、《二手裝載機流通技術要求》、《二手混凝土泵車流通技術要求》、《二手流動式起重機流通技術要求》等4個國內貿易行業標準已經形成送審稿,提交到國家相關部門進行評審。
據最新了解,根據2013年商務部1號標準公告,《區域性大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設管理規范》等51項國內貿易行業標準已通過商務部審核,其中二手叉車流通技術要求、二手瀝青攪拌設備流通技術要求、二手瀝青攪拌設備技術說明書編制規則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如此頻繁的出臺行業標準、規范,對于工程機械二手市場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但是基于現在二手市場所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僅僅重視還是不足以讓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對于一個良好向上發展的市場,僅僅有法規還是不行的,還應有相對完善的質量鑒定機構和專業的從業人員,把寫在紙上的標準實體化,用行動規范行業發展。同時對于作為第三方的評估機構對于其權威性,公正性和可信度也都是需要進一步進行規范的重點;對于評估行業的市場準入標準,評估認證的資質鑒定同樣是亟待完善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