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江蘇省科技廳委托,江蘇省南通市科技局組織南京工業大學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院長凌祥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梅雪松教授、中船重工第七○二研究所吳寶山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楊建國教授、解放軍理工大學陳徐均教授等7位行業權威專家,在江蘇省南通市召開了由南通潤邦重機有限公司和南京理工大學共同合作承擔的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面向海上風電作業的超大型多功能吊裝裝備的研發及產業化”(BA2011088)項目驗收會。
驗收委員會聽取了項目承擔單位的研發、產業化建設和財務決算情況報告,審查了項目有關技術文件、審計報告及財務憑證,考察了項目實施現場,經過質詢和討論,驗收專家組認為:該項目驗收資料齊全、規范,符合驗收要求;該項目全面完成了合同規定的研發和產業化任務,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合同要求,同意通過項目驗收。
海上風電作業用超大型多功能吊裝裝備具有海洋管樁基礎
施工、風電設備吊裝等多種功能,是我國海上風電作業急需的核心裝備。潤邦重機針對我國海上風電產業做大、做強、高速發展的急迫需求,在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支持下,歷時3年研發和自主創新,掌握了海上風電工程超大型多功能吊裝裝備的設計、制造關鍵技術,實現了我國海上風電起重裝備結構升級,大幅降低了國內海上風電工程裝備投資成本,迅速占領了高端海上風電起重裝備領域的技術制高點,使我國在高端海上風電起重裝備領域真正擁有了獨立研發能力、國產技術裝備和民族品牌。
項目實施期間,潤邦重機通過和南京理工大學產學研合作,創新設計了主體桅桿式吊臂桁架式結構,建立了基于虛擬樣機和疲勞壽命預測技術的整機受力構件輕量化設計方法,研發了表面涂裝處理先進工藝技術,解決了近海開敞海域吊裝物的空中平衡、起升、變幅等執行機構安全以及海上高溫、高鹽度、高水分環境下設備的防腐等難題。通過對大型結構件設計及整機優化、協同吊裝試驗、液壓負載敏感控制、智能監控與診斷維護等技術攻關,完成了起吊重量800噸的海上風電作業用多功能吊裝裝備的研發任務,項目產品通過了中國船級社(CCS)的檢驗。項目實施期內,申請發明專利7件、實用新型專利12件,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件、實用新型專利12件、軟件著作權登記1件。
項目實施新增數控龍門鏜銑床等裝備35臺(套),形成了年產4臺套海上風電作業用超大型多功能吊裝裝備的生產能力,完成了合同規定的產業化建設任務。項目由江蘇省財政撥款600萬元、貸款貼息150萬元,地方財政配套300萬元,銀行貸款1500萬元,其余由企業自籌解決,項目經費使用合理,符合相關規定。
本項目成果榮獲2013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二等獎,技術處于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產品已廣泛應用于黃海海上風電施工吊裝、東海大橋風電工程施工等重大項目。2013年5月22日,《中國船舶報》等媒體對本項目產品在東海大橋風場的海上風電安裝作業進行了報道:本產品安裝于我國首臺自主設計建造的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只用6天時間完成了原計劃15天的在東海大橋風場的海上風電安裝、維護工作,受到業主及同行業的廣泛好評。
該信息出自
砼商網 (
http://www.gmh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