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雖是全球排名前列的原油生產國,但在山東外貿版圖上,伊拉克并不搶眼,只是近來動蕩的伊拉克局勢,讓一部分山東企業對這個國家有了更多的關注:自己苦心經營的市場,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
山東對伊以出口為主
濟南海關的最新統計顯示,在伊拉克局勢動蕩之前,今年前5個月,山東對伊進出口實現11億元,同比增長27.1%,僅占同期山東外貿進出口總額的0.3%。
從雙邊貿易來看,山東對伊拉克以出口為主,輪胎、機電產品和紡織服裝為前三大出口商品。因此,山東對伊拉克保持絕對的貿易順差。
其中,輪胎出口4.8億元,增長50.3%;機電產品出口3.9億元,增長54%;紡織服裝出口6816萬元,增長66.5%。上述三項商品出口值占山東對伊出口總值的72.7%。
濟南海關綜合統計處劉賽告訴記者,盡管對伊出口在我省占比較小,但它在山東出口額實現增長方面功不可沒,同比近三成的高速增長,屬于新興市場的開拓熱土。
有的企業已暫停對伊貿易
贠欽平是泰安泰山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進出口部經理,在他們公司里,來自伊拉克的生意正穩步上升。“公司近年來開拓中東市場,伊拉克也是其中之一,每年的貿易表現都不錯。”
但是最近,伊拉克動蕩的局勢讓他們公司此前的努力白費,“現在所有的出口都停了,最后一筆訂單上周剛剛運抵伊拉克,后續還沒有新訂單。”7月2日,贠欽平告訴記者。
贠欽平所在公司是我國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管道施工裝備機械專業生產商,曾先后參與俄羅斯“中俄油氣管線”,印度“東氣西送”等國內外重點工程管線施工。
“這兩年,我們對伊出口已增至300萬美元,今年還剛剛談成一個新客戶,是當地非常大的承包商。”贠欽平不無失望地說,“中東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對我們的產品需求很大,尤其是伊拉克百廢待興,如果政局穩定,我們的機會一定很多。”
和贠欽平一樣,東營中一橡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偉強也遭遇著同樣的問題。作為中東市場重要組成部分,中一橡膠對伊出口已占整個中東市場的1/5。
“從這個月開始,我們對伊拉克的出口業務將全部停止。”鄭偉強透露,至于什么時候能夠恢復,要看客戶何時再下訂單。“這段日子里,局勢怎么變,誰也不知道。”
地緣政治風險集聚
不獨伊拉克。今年以來,泰國軍事政變,烏克蘭流血沖突,俄羅斯和西方對峙升級,南海摩擦加劇……這一連串事件,使地緣政治風險進入了經濟分析視野。
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世界經濟展望》和《金融穩定報告》中,都用非常醒目的篇幅強調了地緣政治風險的威脅。
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減速換擋,被稱為“三駕馬車”之一的外貿早已步入中低速增長區間,地緣政治危機對山東出口的負面影響也開始顯現。
省商務廳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1-5月份,烏克蘭危機導致我省對烏克蘭出口下降19.6%、對俄羅斯出口僅略增0.4%;泰國政局動蕩導致山東與泰國貿易僅略增1.1%,增速較以往大幅回落。
“眼下,地緣政治風險的隱性危險尚未達到改變世界經濟復蘇大勢或引發金融危機的量級。”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師李昕蕾表示,近年來,由于美國實力的相對削弱,不得不在部分地區戰略收縮,使得國際地緣政治的風險正在升高。
尚缺風險預警管理與防范機制
盡管不希望看到動蕩,但我們無法決定國際政局走勢。山東外貿企業所要面對的情況是,在地緣政治風險集聚的當下,如何做到既不丟失新興出口市場,又不被卷入到巨大漩渦中。
記者采訪發現,面對曠日持久的伊拉克亂局,企業避險情緒日趨明顯。山東浪潮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宏偉認為,出口企業沒必要因噎廢食,關鍵是要加強自身風險管理意識,通過重視合同評估、尋求當地合作伙伴支持、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險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方式,可有效防范貿易風險。
而在山東大學戰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益民看來,當前,企業更應從戰略層面構建海外政治風險的預警管理與防范機制,擺脫原有單純基于經驗和直覺判斷的簡單防范思路,在國際化過程中逐步提升政治風險預警管理能力。
“地緣政治決定地緣經濟走向,全球經濟格局將面臨重新調整。”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顧春太認為,垂直專業化的生產和貿易是當今經濟全球化最重要的現象之一,在這一過程中,除了風險防范,出口企業還應加強自身專業化程度,努力進入全球生產鏈條的某一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