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频观看网址_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免费国产午夜精华视频网站_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在线观看蜜桃_国产情侣亚洲_亚洲日本中午欧美_囯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_免费看一区二区成人A片漫画_无码粉嫩极极品尤物喷水

您的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企業新聞 » 正文
工程機械三大國家級創新平臺齊聚中聯重科
工程機械三大國家級創新平臺齊聚中聯重科
來源:中國混凝如機械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機械網 發布日期:Dec 17, 2013 閱讀次數:3034 收藏 打印 
摘要:2013年堪稱中聯重科的“創新”年。
      2013年堪稱中聯重科的“創新”年。從建設機械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到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再到流動式起重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機械領域三大國家級創新平臺 齊聚中聯重科,工程機械行業又一項新的歷史記錄在中聯重科誕生。

     閉幕不久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工程機械行業作為極具戰略意義的產業,在我國向創新型國家轉變的關鍵時期,更應該履行好“排頭兵”的責任。三大創新平臺的組建完成對于提高工程機械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都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基石擎起民族旗幟

      日前,隨著“流動式起重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的落戶,作為工程機械行業領軍企業的中聯重科,正式聚齊了工程機械領域三大國家級創新平臺。這標志著覆蓋先進及關鍵技術研究、重大裝備研制與驗證、產業鏈與服務能力構建等三大創新模塊的中國工程機械三級創新平臺正式組建完成,中聯重科引領行業技術進步和結構升級調整的領頭雁地位彰顯無余。

     “流動式起重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是國家發改委批準建立的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個由國家地方聯合組建的國家級創新平臺。其主要任務是圍繞我國流動式起重機主導產業鏈建設,開展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和重大裝備研制,拓展工程化驗證測試能力,加強行業技術服務能力,為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和結構升級調整、支撐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撐。這也是中聯重科在完成建設機械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后,再次承擔的一項國家關鍵領域重大創新能力建設任務。

      此次“流動式起重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的成功落戶,充分顯示了國家對中聯重科在流動式起重機領域深厚技術功底和研發實力的高度認可。

     數據顯示,中聯重科牢牢把握住了目前流動式起重機近25%的市場占有率。尤其是全球首臺3200噸履帶起重機、全球最大噸位2000噸全地面起重機、全球最大噸位220噸汽車起重機、全球首創風電專用全地面底盤桁架臂起重機等多個世界頂級產品的研發推出,標志著中聯重科在大噸位汽車起重機市場上已成為民族品牌的旗幟。

前瞻部署 三大平臺撐起中聯重科創新高度

      回顧中聯重科21年的發展歷程,雖然歷經坎坷,但已碩果累累。目前,中聯重科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制造企業、全球最大的起重機械制造企業,擁有頂尖的全球研發、制造和營銷服務體系。

      但更值得尊敬的是,中聯重科總是走在行業最前沿,圍繞行業共性技術及瓶頸問題展開研究。

      與其他企業僅有產品開發團隊不同,在中聯重科有一支定位清晰的特種研究力量,獨立于產品開發團隊之外。這支隊伍由數百名專注于技術的博士、碩士組成,配備了業內頂尖的試驗裝備與開發工具,承擔著前沿技術研究、基礎共性技術研究任務,是產品開發團隊最有力的支撐。近年來通過大量的研究與實驗驗證,他們陸續掌握了一大批行業尖端技術,為大量新品的成功開發提供了技術支持。

      以在工程機械中應用廣泛的高強鋼為例,國內沒有高強鋼桁架結構的設計標準,國外又對相關技術保密,以致我國設計出的臂架比國外的重量大、起重性能低。中聯重科經過共性技術攻關,攻克了高強鋼桁架結構穩定性計算的難題,填補了國內空白,為公司履帶起重機、塔機等產品向大噸位、高品質方向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中聯重科研究院副院長付玲表示,“科技報國不是空談,這個產業理想是我們科技工作者攀登高峰的力量源泉,也是我的畢生追求。”工程機械領域三大國家級創新平臺的組建完成,是中聯重科從戰略層面系統的加強技術創新的謀劃,將助力中聯重科進入創新發展的新高度。

三大創新平臺助力中國制造走向世界

      近年來,中聯重科依托國際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技術委員會(ISO/TC96)秘書處承擔單位、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單位的技術優勢,不斷攻克行業難題,在國際上擁有了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和品牌號召力,這也讓國際市場對于中國制造的品質有了新的認識。

      最新數據顯示,中聯重科海外市場銷售不斷創造新的歷史紀錄。截至11月底,發往海外汽車吊將近90臺,總價值超過2億元;混凝土布料機營銷發貨比2012年整年的發貨數量增長63.6%,海外發貨占85%。中聯重科憑借領先的技術實力和卓越的產品質量,改變了國際市場對中國制造的印象,極大反哺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

      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羅伯特·蒙代爾曾評價,中國的制造業在國內取得了很大成功,但談到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品牌,相比美國、日本,在全球制造業中所占的份額比例相當小。中國企業應該建立自己的國際品牌,讓企業全球化。

      中聯重科的目標與羅伯特·蒙代爾的思考顯然一致:通過三大國家級創新平臺,支撐起工程機械行業創新體系,為國家創新戰略占領更多的制高點,引領中國制造業走向世界。

      2013年對于工程機械行業來說,無疑是困難的一年。行業寒冬期,企業如何脫穎而出?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曾指出,堅持創新是企業基業長青的生命力來源。三大創新平臺落戶中聯重科,對中聯重科的產品研發水平和技術服務能力的提升必將發揮重要作用,也讓中聯重科的2014更值得期待。
  

推薦圖文更多+